【圖文讀書心得01】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嗨~大家好,我是三妍良語,勵志實驗狂。
這次要和大家分享之前直播講的書-社交天性📗
圖文讀書心得【社交天性】
人類是與生俱來的社會動物
https://huimai.pixnet.net/blog/post/69090336
本書作者把社會心理學+腦神經學
結合成「社會神經學」去研究
人類這個種族是否與生俱來天性
是和人社交和連結。
我用16個有感語句,給每一句配上一張插圖,配上了最近實驗風格的插畫,
希望能讓大家更仍容易了解,好像有點硬
但其實還蠻好懂的科普書籍
📗我真的覺得自己超愛這本書,
不止寫心得、畫插圖還拍影片,
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喜歡,
反正做這些事就是有種特別爽的感覺,
讓我撇下書櫃裡炸掉的30多本
從圖書館借來的書籍不看,
就是要完成這件事😍😍
🌲為什麼會看這本書?
幾個月前,我對人還存有恐懼,
想藉此找到如果不社交有沒有關係的答案,
而數月後,我的想法改變,
對人有好奇心和緊張,
因此我想找到的答案是如何用書中的理論,
來幫自己找到順利建立人際關係的方法。
另外我還真的想知道,
不社交有沒有關係,有沒有另闢蹊徑的法子,
讓我在這個世界可以行走順暢的方法。
🌲我對這本書的提問:
我如何順應社會腦的設計,
來重新看待自己的人際關係?
🌲3個關鍵字
1. 先由鏡像神經元辨識、模仿別人的行為
2. 再用心智解讀去想別人為什麼要這麼做
3. 最後同理心別人
🌲16個有感句
1. 我們或許會以為自己的信念和價值是
個人認同的核心部分,是造就我們之所以
我們的部分,但我會證明,
這些信念與價值往往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
被偷偷夾帶潛入我們的心智中。
2. 個人信念的神經基礎
(負責個人信念的大腦區域)
與主要負責容許他人信念
影響我們的其中一個腦部區域,
明顯有重疊,我們的自我感覺容易
受到社會塑造,使我們更傾向幫助
他人多於自己。
3. 在青春期,青少年會非常關注自我,
並在這過程受身邊人的影響,
而逐漸高度社會化
4. 大腦在放空、什麼都不做的狀態下,
腦袋有某個區域會活絡,預設網路會
啟動關注人際關係-理解他人與自我,
導向社會認知,讓你下意識思考跟別人、
自我、自我與別人的關係,
大腦被設定成:
時常思考人際社會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5. 社會腦追求和諧,
但是你要展現個人的能力時,
若是社會認知的網路沒有降低、
暫時關掉,而是在活化的狀態,
則會干擾自我表現。
也可以舉例說,如果想要展現自我能力
的一面,但活化網路的狀態下,
又擔心自己突出的表現是否會造成
別人不悅或引發問題。但若都沒有表現,
是否又會被認為是沒有特別長才的人呢?
6. 我們永遠無法跳脫社會排斥的痛苦,
就像我們永遠無法超脫生理飢餓的痛苦一樣。
我們這一生會一直對社會連結有強烈的需求,
嬰兒時期我們受到母親的長期照顧才能自立,
與照顧者建立連結的代價,
就是終其一生都需要受人喜愛,
以及因為這個需求而產生社會痛苦。
7. 生理上的痛苦和社會上的痛苦,
皆用共同的神經機制-背側前扣帶皮質,
因此引發的痛苦程度是一樣的,
用意是要讓我們努力與其他人連結
8. 將感覺訴諸文字可能會有驚人
的宣洩淨化效果,也是心理治療的基礎,
藉由情緒標籤化去描述,
可以減少痛苦和焦慮,一種隱性的自我控制
9. 別人喜歡你和稱讚、共同合作會啟動大腦的獎賞系統,大腦獎賞系統喜歡給予勝過回報。
10. 互惠原則是我們最強烈的社會規範之一
11. 達賴喇嘛的忠告:
「如果你想自私,應該要做的非常聰明,
愚蠢的自私就是我們向來採取的做法,
只尋求自己的快樂,卻在過程中越來越痛苦,
聰明的自私就是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
因為這樣做本身就令人愉快滿足。
12. 理解他人具有思想可驅動行為的能力,
稱為擁有心智理論,運用能力叫心智化,
演化的方式-考慮身邊其他人心理反應的能力,讓我們預先想像別人的反應,
進而增加我們接觸社會獎賞的機會,
並將社會痛苦的經歷降到最低。
13. 以上心智化的方式,
可以經由多加練習來強化大腦的社會思維
14. 我們常常藉由別人的反應來了解
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反思評估生成
15. 自我控制像肌肉,運作一陣子後疲勞,
需要休息,但也可以藉由訓練變得強大
16. 大腦藉由改變對同一件事的不同理解,
會轉換大腦與身體如何反應
🌸總結
看完書以後,我知道沒有別的辦法
可以去逃避跟人交往這個環節,
所幸書中也告訴我溝通能力其實
是可以學習變強壯的。
鏡像神經元的設計,
會讓我不斷去模仿別人的思考和行為,
甚至隨著不斷練習去思考,
別人的想法和可能的反應。
心智化能力也會跟著提高,
讓自己去社會化。
這就像你知道真的沒有退路了,
所以就努力改變自己往前行的感覺,
把社交天性跟內向高敏感的獨處需求,
去求得一個平衡。
也是我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社交天性
#圖文讀書心得
#人際關係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
「模仿別人 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語言選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Mark語錄- 不要去模仿別人,因為模仿的東西永遠是次級品 的評價
- 關於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孩子喜歡模仿別人!這5點顯示智商發展好| 媽媽經 - LINE TODAY 的評價
- 關於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壞人,怎麼「開始壞掉」?深度解析《模仿犯》犯罪心理 的評價
- 關於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愛模仿的4大好處! - 媽媽經 的評價
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語言選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dcast選物 no.5】談論悲傷的四件事
If you don’t name it, you can’t feel it.
不允許自己談悲傷的人,也聽不進別人談悲傷
--
節目名稱:Unlocking Us
主持人:布芮尼・布朗|《脆弱的力量》作者
你可以利用這個podcast節目,學幾個單字主題
🔹悲傷grief
🔹療傷healing
🔹心理學psychology
前往《語言選物IG》學例句 👉🏼 https://reurl.cc/8G7LVd
💔為何談悲傷是一件重要的事?
新學生詢問課程時,我常常先提醒一句,我提供的不是英語考試練習,是說話練習,過程中除了訓練 #怎麼說(文法、單字)以外,一樣重要的是訓練 #說什麼 。
想學好英語的人當中,許多人是為了擴展自己生活圈而來,想用英語在旅遊中交朋友,想用英語在會議上說服客戶,或是想用英語在海外找到新的合作夥伴,我們想用英語說自己的故事,但我們少的是英語能力,還是自己的故事?
發音道地、文法標準、單字搭配自然,這些 #怎麼說 的練習,當然十分重要,但只訓練 #怎麼說 ,就像不斷升級車子的性能:雖然時速0到100的加速越來越快,但如果不曉得該往哪去,速度也只是增加你繞圈的次數而已。多練習 #說什麼 ,讓語言跟著內容走,速度才能帶你抵達目的。關於說話練習,十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中,我觀察到了兩件事:
1️⃣練習說話,不是從外在模仿別人說的範例,是 #善用問題 ,往內在探索自己的觀點與感受
2️⃣利用 #外語學習 來練習說話,具有母語所沒有的優點好處
關於第二點,下回有機會再多舉例說明,這次我想藉Brené Brown訪問David Kessler的一個節目來談談悲傷,如果你想練習找尋自己的觀點與感受,悲傷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單元,因為經歷悲傷就像樹木經歷旱澇,無論規模大小,都在年輪印下痕跡,想了解自己,不能不看悲傷印下的樣貌。另外,談論悲傷需要練習,毫無顧忌地揭露並非勇敢,我們需要多一些指導,鋪張細心的網,然後走進湧現的悲思裡。
那麼練習談論悲傷有哪些指導呢?
💔 談論悲傷的四件事
學術研究者與一般大眾認識悲傷的基礎,來自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五個心理階段:◎denial ◎anger ◎bargaining ◎depression ◎acceptance,與她合作出了兩本書的David Kessler,後來提出了第六個階段 ◎meaning ,在這集podcast中,他談了自己如何在2016年喪子之後找到意義,完成了關於悲傷的第六個階段的著作,但我想分享的,是他與主持人Brené Brown之間深刻溫暖的對話,關於談論悲傷需要知道的四件事情。
🚩if you don’t name it, you can’t feel it
悲傷引發的情緒,對自己或他人都一樣難受,為了避免困擾,許多人以為 #不談悲傷 才是成熟的表現,但就像交惡的鄰居,疏遠只是讓你與他陌生,不會讓他消失不見,越不談悲傷就越不懂悲傷,更糟的是,不允許自己悲傷的人,通常也聽不下別人的悲傷,「你是電影看太多喔?」,這不算成熟,這是漠然。
🚩grief is the death of something
悲傷來自 #消逝,但往往只有 #生命的消逝 被認真看待,弄丟的物品、變質的關係、搬家前最後一次關上門、畢業典禮後的最後一個夏天,我們很少願意好好告別,與消逝中的感受共處,總是催著自己略過悲傷,讓心情快點好起來。
🚩the worst loss is always your loss
曾經有個學生告訴我,她安慰即將裁掉員工的朋友時說:「你才幾個員工?我今年要裁的是你的好幾倍多!」她開心地告訴我,她的朋友後來就覺得好多了。
每個生命累積的經驗不同,我們太常比較誰的悲傷比較痛,贏的人可以掉淚,輸的人因為自己依然悲傷而覺得慚愧。新冠肺炎疫情中,無法在學校與朋友踢球的小孩流眼淚時,我們不該說服他失去工作的爸爸比較難過,出於同理,我們希望失去最多的人得到關注,但悲傷的強度沒有公制單位,我們無法客觀測量誰難過多於誰。
🚩judgement demands punishment
David Kessler在節目中提到,遭受喪子之痛的夫妻會離婚,不是因為小孩的去世,而是因為彼此無法接受對方難過的方式。「你如果也跟我一樣愛他,為何你沒有跟我一樣難過?」
評判的語言中,往往帶著精神折磨,你或者認為對方受苦不夠,但以 #比較 來降罪於人,得到的終究不會是平靜。
Brené Brown在節目中很認真地說明了她對Elisabeth Kübler-Ross與David Kessler的感謝,
她認為透過他們的著作與研究,在悲傷中浮沈無依的我們才於是了解:自責、失序、反覆都是正常(normalizing the internal crazy-making),當然光是一集podcast還不足以讓我們學會如何談自己的、聽別人的悲傷,但仔細讀到這裡的你,已經證明了自己對 #說什麼 的學習興趣,善用這樣的好奇,說自己的故事,語言能給予的多寡,只有你自己能決定。
聽完節目後衍伸討論話題
🔹Who do you talk to about your grief? Wh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hat are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make you grieve?
🔹Do you think sharing grief is essential to building trust between friends?
記得按個讚讓我知道你喜歡我的分享,如果你想起誰也會喜歡讀這樣的內容,請幫我分享給你的朋友。
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12 #單親媽媽日記
昨天睡到中午的尚宇,起床就開始裝沒事地進到我的房間,看著我工作、寫文章、對帳。他沒有出聲,我也沒有主動說話,我們就這樣各忙各的。我看得出來他很努力在刷存在感,試圖讓我先說話,對他而言主動低頭認錯是非常難受的一件事,尤其是在這幾乎比他過去的道歉次數都要多的這一週。
對帳完開始包裝準備要出貨給各位粉絲的益生菌,尚宇搶著想幫忙,有幾包是他幫我塗上膠水封起來的。
:「謝謝。」
除了道謝之外,我也沒有再多說什麼,繼續忙著下一件事情。我用筆電在幫他搜尋合適的教學遊戲,我幫他找的遊戲都是我自己先試玩過確認沒問題才會下載,昨天幫他找到了幾個練習中打的遊戲以及滑鼠打地鼠,打地鼠是個練孩子的反應與協調相當不錯的遊戲。
我昨天整個下午幾乎都沒跟他說話,他昨天也沒有像前幾天那樣主動來跟我道歉,但至少起床後他沒有再繼續鬧脾氣了,這也是一種進步吧?過去的他發脾氣是可以延續到隔天還不會結束的。
到了晚上我簡單的弄了晚餐,多虧了有 楊梅香吉士 送我的烤魚、南部肉燥與黑胡椒滷雞翅,昨天的晚餐我幾乎完全沒花到時間就完成了。我們一邊吃晚餐,一邊播放著張家輝與彭于晏主演的《激戰》,尚謙自從手機被弟弟摔壞後,我也順勢將PS4收起來放到香吉士家以便我能繼續玩(生母好下流)。
沒有手機能看抖音那類低能影片後,尚謙只能透過我的電腦看我的文章、我書架上的書(各種心理學、社會議題、歷史文化、食譜與健身相關)、我購買以及香吉士借予我的電影與影集,尚謙這一週幾乎可以說是被迫學習思考。
而我也明顯感受到他這一週成熟了很多。
這兩天他把我粉絲頁上從2012年開始寫的文章看到現在寫的,我問他我過去的文章跟現在有什麼不一樣?他說他說不上來,我過去的文章感覺很空洞、有點幼稚、不太曉得想表達什麼;現在的文章字數雖然比過去多很多,但不是利用贅字在增加內容。
:「當一個人開始會去思考的時候,就是他成長的時候了。」
我在還沒有搬上來台北之前,我的世界就那麼丁點大,我所接觸到的人就那麼多因此眼界也就只能那樣;一直到我來到台北,接觸了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有些人年紀跟我差不多,雖沒有像我過去經歷了那麼多不該經歷的遭遇,但卻也是為了目標與夢想而有著豐富的人生。
每一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色彩,我在這些色彩當中慢慢讓自己變得充實,最初是靠著模仿,模仿著那些在我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們的言行舉止,但我發現在自己就像隻模仿人類行為的猴子一樣,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後來我漸漸地跟 神拳阿凱 越來越熟,在跟他聊天的過程中我領悟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內涵沒辦法靠模仿取得,一的人的內涵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識上面的。
我對阿凱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到後來我乾脆直接認人家當大哥了,雖然後來我們漸漸發現彼此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有可能我根本是他失散多年的親妹妹?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我跟尚謙說,阿凱叔叔閱讀大量的書,而且平常最大的消遣就是看維基百科,你能想像有人把維基百科當成睡前小品文在閱讀嗎?我也是在跟阿凱熟了之後才明白我想充實自己的話不能靠模仿別人,而是得要老老實實地去吸收知識,才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豐富。當我累積的知識量越來越多時,我的文章就開始變得越來越長且能夠有邏輯地表達。
:「你想變強嗎?先從充實自己開始吧。」
回到尚宇身上吧,前一天晚上因為筆電被我收起來而發脾氣說要自殺的他,我今天早上找到了他的屍體了(替身?),他將他的小海豚用寵物胸背帶綁住吊在玄關衣櫥上,上面貼著一張寫著『我』的紙條(還寫錯)
我可以想像得到他當時有多麽生氣與想要透過極端的行為來表達他的不滿,由於今早他已經冷靜了,所以我也就假裝不知道他其實是想透過小海豚來對我說『他要自殺』這件事。我只是語帶輕鬆的對他說:「你是想像小胖一樣綁著胸背帶出門散步嗎?」
👦:「啊...對啊、ㄏㄏㄏ,我想散步...」他尷尬地抓著頭,順著生母給他的台階下。
他自己都忘記氣到要自殺這件事了,昨晚的他因為不想跟我們看激戰所以在一旁自己玩耍。他利用衣櫥的掛衣桿、厚紙板、生母用來固定書櫃層板的鐵片以及透明膠帶,自己做了把狙擊槍出來,而且還做得有模有樣的。
看著他的作品,我心中想的只有該如何幫助他解放他的天賦?我不在乎他成績差,只希望他至少能看得懂文字、能夠了解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以及如何控制。
明天晚上就要送他去那個溫馨的安親班上第一堂進階美術了,希望專業的美術老師能夠幫助他找到另一條道路。
那我們下次見啦~
#以下業配
看介紹: https://lihi1.com/kyPop
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孩子喜歡模仿別人!這5點顯示智商發展好| 媽媽經 - LINE TODAY 的推薦與評價
德國漢堡心理學家托馬斯.卡爾博士的解釋是,一個小孩想出惡作劇,肯定動了不少腦筋,其用腦強度說不定超過做家庭作業。 ... <看更多>
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壞人,怎麼「開始壞掉」?深度解析《模仿犯》犯罪心理 的推薦與評價
模仿 犯影評# 模仿 犯的犯罪 心理 #壞人為什麼會變成壞人#分析家暴的加害人與受害者#有問題的教養方式00:00:00 壞人是怎麼壞掉的?00:09:10 心智化的建構 ... ... <看更多>
模仿別人 心理學 在 Mark語錄- 不要去模仿別人,因為模仿的東西永遠是次級品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 有一句名言--觀點比事實更重要,一個人如果抱著正面的觀點,會覺得很多事情值得慶幸,像我剛剛問你的三個問題,你自己說,那豈不是太令人羨慕了!正因為這樣,我們都 ... ... <看更多>